皇长孙的团宠日常 - 第345节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    此时,莽应里已经感觉到了大势已去,派出使者向刘綎投降,称愿意归顺,永不再犯,希望刘綎退兵。

    这事儿刘綎可做不了主,须得请示黔国公,实际却是找皇上决断。

    朱翊钧也想速战速决,他让刘綎转达,让莽应里即可交出军政大权,不仅饶他不死,还会请求朝廷,给他封号,但也只是个虚职,不要妄想还能当他的国王。

    莽应里本也是走投无路,归顺只是缓兵之计,没想到明廷不讲武德,这是下定决心要吞并整个缅甸。

    朱翊钧听完很委屈,这怎么能叫吞并,缅甸从前朝开始,就由朝廷辖治,这些年来,东吁王朝鼓动土司造反,四处挑起战事,甚至在云南烧杀抢掠,以致生灵涂炭,民不聊生。

    这说明东吁王朝不得人心,大明天子承天道以驭万方,看到这一方百姓受苦,岂能坐视不理?

    撤销以前的缅甸宣慰司,成立全新的缅甸布政使司也是民心所向。

    莽应里虽然只做了一年的国王,却当了几

    十年的王储,哪里肯轻易舍弃至高无双的权利,要带领他余下的士兵,输死抵抗。

    可是他不从,缅军也受不了了,其中就有他的部下暗中向刘綎投降,愿意里应外合,帮助大明生擒莽应里。

    然而,还没等此计划实施,有人先动手了。莽应里的堂弟对王座早就垂涎三尺,趁着莽应里内外交困之际,发动兵变。

    刘綎趁此机会,率军攻破了东吁都城勃固,生擒莽应里及其堂弟,还有先前那些不肯屈服的土司。

    朱翊钧给过他机会,莽应里自己没抓住,那就按大明的律法,按谋逆罪处死。

    接下来,沐昌祚和刘綎忙着接手缅甸各地军务,朱翊钧又从云南调派包括巡抚刘世曾在内的大批文官,到缅甸处理政务。

    缅甸地广人稀,若是在太祖高皇帝眼里,定会认为这是蛮夷小国,阻山越海,僻在一隅,没有什么太大的价值。

    但是,朱翊钧早在几年前,就看到了这片土地对于大明的重要性。他苦于没有一个借口远征缅甸,没想到莽应里这个蠢货,受了岳凤的蛊惑,真以为自己是什么白象王,能继承他爹的遗志,开疆拓土。

    刚接到他们进犯云南的消息,朱翊钧的确生气,然而在生气过后,更多的确实兴奋。

    他从不是个好战之人,但这一仗,他非打不可。

    朝会上,他只说调遣邓子龙和刘綎驱逐贼寇,并未说他要攻下缅甸,乃是不想听朝中那帮老家伙在他耳边唠叨什么“十五个不征之国”的祖训。

    接下来的事情,他交给下面的官员处理,由沐昌祚和刘世曾负责。自己带着锦衣卫和一队士兵,继续往南走。

    缅甸北部的百姓虽然因为长期战乱而度日艰难,但这里至少有许多城池和农田,只要停战,农耕和经济都会逐渐恢复。

    南部的贫穷则是因为山地较多,平原狭小,耕地不足一成。稻谷产量有限,养不活那么多人口。

    朱翊钧来到一个叫实兑的地方。他随行带了个向导,是个祖籍云南,但生长在缅甸的汉族小伙子,会说汉话。小伙子告诉他,此处是个渔村,因为靠海,人们以打鱼为生。

    这里有一座山,名为若开,作西北至东南延伸,轮廓狭长。海岸曲折,有众多岛屿沿海罗列。

    朱翊钧沿着海岸线走了好几天,忽然到达一处开阔地带,于是登上附近的山坡远望。

    此地坐东面西,朝向大海,一座名为兰里的海岛与海岸形成一条狭长的海沟,风浪很小,地势平坦,只有他们脚下这一片小山。

    冯保没有来过以前也没有来过皎漂港,但他看过许多资料,知道眼前的大海正是印度洋,港外航道很深,港内几乎没有风浪,是一处自然条件非常不错的深海远洋港,极具开发价值。


下载app进行无广告阅读!

【1】【2】【3】

添加书签

站长有话要说

希望大家下载本站的app,这样就可以永久访问本站,app没有广告!阅读方便

后期会推出留言功能,你们提交你们喜欢的小说,我来购买发布到本app上

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/提交/前进键的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